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我区力促“河长制”迈向“河长治”

发布日期:2019-07-19 作者:李越文 阅读:958

从“立河长”到“见行动”,再到“见成效”——

我区力促“河长制”迈向“河长治”


近日,记者在兴仁镇英雄竖河看到,工人们驾驶着机械保洁船正在打捞水面杂物。去年底,这条河开始进行生态河道样本工程打造,现已验收完成。像这样的生态河道,我区现已建成298公里。

我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大小河流近1200条,水资源得天独厚,造就了我区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行的文化特质。2015年至2017年,我区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投入5亿多元,累计疏浚河道1419条段,拆除坝头坝埂3466条,新建桥涵1859座,整修岸坡5080公里,打造了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水环境新画卷。

2017年7月上旬,我区15个镇(街道)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部出台,河长制工作全面铺开,与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无缝接棒”。2017年以来,我区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提升城乡水环境面貌。目前,在二甲镇、东社镇、十总镇等东部片区,生态河道建设样板已覆盖成片,而且重点向西部乡镇推进。

今年5月中旬,区河长办在“助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长江”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2018年度竞赛考核评比中,获国家水利部授予“长江经济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单位”。全省仅三家,南通仅此一家。二甲镇水利站站长梁慧荣获“最美护河(湖)员”,全国仅27人获此殊荣。不仅如此,在全市的河长制工作年度考核中,我区还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区水利局局长丁华说:“我们的河长制工作以‘先’字为重,前期把基础筑牢,在探索中发展和提升,最终让通州的水‘活’起来、坡‘绿’起来、景‘美’起来、人居环境‘好’起来。”

2017年,我区率先在城区启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结合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经验,2018年开始同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区河长办综合科科长秦进说:“我们先对全区农村河道进行排查摸底,借鉴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经验,在刘桥、平潮、兴仁三个镇挑选了凤王河等五条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黑臭河道,作为综合整治的试点河道先行先试。”今年4月,南通市河长办下达农村黑臭河道整治计划,这五条河道均被列入计划。

平潮镇九圩港横河是试点河道之一。6月30日,该河道岸坡清理结束,开始进行木桩护岸施工。对于这些重点整治黑臭河道,除常规河道清淤、整坡绿化外,还同时配合截污纳管、农村改厕、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整体提升河道环境。

“治水”非一日之功,长效管理才能确保“河畅水清”。我区高效推进河长制水体治理的长效管理,建立河道日常管护监督平台,大力推进水体放养、水面种植等“以河养河”河道管护方式,提高管护效能。

作为东部生态涵养区的二甲镇,率先提出“以河养河”生态保洁模式的治水新目标,将河道保洁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在水体中投放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和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净化河道里的恶性水生植物及富余有机物,同时在“以鱼秀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渔富民”。该镇通运桥村巧妙地将“以河养河”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推选六名贫困、低保人员作为管护人、经营者参与其中,与其签订承包合同,充分调动他们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性发展链条。

通过聚力提升水环境质量,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实施“三乱”整治,稳步推进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划定,系统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全力推进畜禽养殖治理,高效推进河道长效管理,我区河长制工作从“见行动”到“见成效”。在2018年度南通市河长制工作群众满意度随机抽样调查中,我区河长制工作满意度达97%。

下一步,我区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抓好突出问题整改,逐步实现全流域、全过程治理目标,推动河长制尽快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实现名实相符,力促“河长制”迈向“河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