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为家园添绿为祖国添绿

发布日期:2019-09-18 作者:张国梁 阅读:706



在我家老宅屋后有四棵榉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春华秋实,树长轮,人添岁。今年70岁的我,与老宅屋后葱翠欲滴的榉树一起成长。

我是家中姐妹六人中唯一的男孩。听长辈讲,父亲视我为掌上明珠,盼望我长大后出人头地,我出生那年,在屋后栽了四棵榉树。说到栽种榉树,还有它的来由。

古代科举考试是士子们得以跻身仕宦的唯一机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了中举,除了需要刻苦攻读,不少人还会求神拜佛,有的为了图个彩头,还会借助一些美好的寓意事物,给予心理暗示和安慰,比如榉树,因其“榉”和“举”谐音,于是很多人会在家里栽植榉树,列植在奇石假山旁边,寓意“应试(硬石)中举(榉)”。

榉树是一种优美的观叶树种。据资料介绍,榉树树姿端庄,高大挺直,树冠广阔,树皮光滑,叶色变化丰富,春天嫩芽鲜红,叶片舒展后翠绿娇嫩;夏季枝叶茂密,青绿婆娑;秋季红颜或金黄;冬季落叶,枝丫矫健。榉树属榆科榉属,同榆科的榆树、小叶榔榆等极为相似,然而榉树枝细叶美,绿荫浓密,相比榆属树种,更加显得娇嫩青翠,观赏价值远比一般榆树高,因而被人们作景观树种植。在江南园林中尤为习见,三五株点缀于亭台池边,饶有风趣。

种植树木早为中国古代文人提倡,他们大多有着博大的情怀,既关心江山社稷,又关注民生疾苦,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为人们接受和传诵。他们不仅追求文化素养,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植树便是重要一项。古代文人留下植树诗有很多,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白居易的“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苏轼少年时曾种松树数万株,并在诗中写道:“我昔少年日,种树满东岗。初移一寸土,琐细如稻种。”随后任杭州刺史时,苏轼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种树,因而留下“苏堤春晓”这一著名景观,这也彰显了古代文人爱树植树的情怀。

父亲是能识几个字的农民,他栽种榉树仅是一种寄托。父亲栽下榉树后,没少花时间伺候它们。20年前,一次归家,邻居告诉我,80多岁的父亲还拿着锯子爬梯子上树修剪树枝。从那以后,上树修剪树枝的活儿全由我们夫妻俩包了。现在,榉树挺拔高大,我为我家有70年树龄的榉树而自豪。

“花木成畦手自栽”。2008年,我家建了新宅子。在这个新“天地”里,我描画着美好绿色家园。我先花200多元买了一批花木,在新屋四周点缀起来,又先后在屋前东西两侧栽上石榴、金橘、银杏、海棠、铁树等果木风景树70余棵。家中四季有花,绿树成荫,置身绿色之中,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共为祖国大地添绿。如今,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大家的共识。先贤张謇在南通开启了早期森林城市建设探索,将五山地区规划为“花园及风景区”,广植名木、开凿林溪、修园造景,他朴素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不断传承发扬。2016年以来,南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推进“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行动,撬动了一座城市的绿色蝶变。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当下,人们抬头可以望到清澈的蓝天,随处可见苍翠的绿树,出门可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大地植绿给子孙后代留下大片绿色美景,这是创建森林城市给百姓带来的最大福祉。

绿色,绿遍江海地;绿色,装点中华园;绿色,献给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