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壮丽70年】我骄傲,我是沪通长江大桥建设者

发布日期:2019-09-24 作者:曹抒雁 赵含烟 卑多敏 朱键 博 阅读:1011

  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已成功合龙,实现全桥贯通,以璀璨的新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这座创造了多项建设纪录的大桥,凝聚了上千名建设者的心血。五年来,他们参与了管理、技术支持以及工程施工等工作。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大桥建设现场,走近几位建设者,看看他们日常的工作,听听他们参与这项重大工程建设的心路历程。

高金成:永不停歇的“奔跑者”


  在沪通长江大桥现场党支部书记高金成看来,沪通长江大桥是有温度、有生命的,他的使命就是和大桥共同成长。

  五年,他与这座桥朝夕相伴,为之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

  “高书记,快帮我们送一下电。”

  “好的,马上。”

  手上的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施工人员的呼叫声,高金成边回答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配电间。

  大桥主塔桥建设是“最难啃的骨头”,因此施工过程中对每个细节的高标准高要求自然必不可少。高金成说,他主要负责标准化管理、文明施工、调度船舶以及考勤管理等,每天都要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巡视督察,“各个施工现场从头至尾走上两遍,各个细节都要看到,一趟下来两个多小时,每天走上几万步很正常。”高金成淡然地说。

  9月2日下午,狂风裹挟着倾盆大雨,记者跟随高金成到生产现场走了一趟,每到一处,他都要检查工人的操作记录,跟施工人员沟通,排查各种生产隐患。尽管穿着雨衣,但几个地方走下来,大家身上的衣服都几乎湿透。“我从事这个工作20多年了,感觉沪通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更严谨、更辛苦,质量要求更高。我们的压力挺大,这么重要的工程都怕干不好,但是我们必须顶住压力往前冲。”高金成说。

  47岁的高金成自从业以来参与过多项重大的建桥工程,包括九江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等。“工作非常辛苦。比如像钢箱梁基本上是封闭的,人要进里面检查一道道焊接,夏天有时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汗水湿透了工作服,来不及去换衣服又继续。”高金成认为,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容易克服,但最难过的是由于要赶工期,有几年过春节回不了老家。看着家乡的亲人朋友在朋友圈晒好吃的好玩的,那一刻身在工地的他,真的感觉很孤独。

  但是,眼看着大桥一天天建成,高金成又感到无比自豪。“我很骄傲参与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高金成讲到这里,激动得热泪盈眶,“大桥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融入了全体建设者的精神和灵魂。大桥屹立于长江上,见证南通和上海的融合与发展,也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强盛。”

施陈:每天12小时“升降”中


  50岁的施陈是五接镇李港村人,到大桥建设工地操作升降梯已经两年多了。每天的工作是要在电梯里操作12个小时,一直重复着按键、提醒的工作,跟着升降梯上上下下。

  “进电梯注意安全,进梯靠边站。”正在当班的升降梯操作员施陈提醒着乘梯者。工人们进入电梯后,只见她熟练地按下按键。

  下午五点多,由于下班时间将至,乘梯需求大,这台80米高的升降梯几乎没有片刻停歇,所以,施陈一直处于乘梯状态。记者连续乘梯几分钟后,感觉呼吸不畅,有明显的缺氧状态。“刚开始会不习惯,时间长了就好多了。”施陈说,秋冬季节还好,夏天在电梯里待的时间长了会感觉很闷。记者注意到,这台电梯和我们平时所乘坐的电梯有所不同,到达指定楼层后,开关门都需要工作人员自己控制,这无形中增加了操作员的工作。“这样设置也是为了乘梯者的安全。”施陈告诉记者。

  施陈工作的位置是在电梯内侧一个见方不到一平方米的角落,十分狭窄,施陈整天就“憋屈”地坐在这里操作,连上厕所也得算计在没人乘梯的时候。“整天坐在这里,屁股都疼,人感觉不舒服,还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胆结石等毛病。”施陈说。

  每天凌晨5点,施陈就已经起床了,简单收拾一下,和工友们一起乘渡船前往大桥施工现场,开始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虽然离家很近,但平时她和家人靠电话联系,言谈间透着对家人的思念。“既然选择了这行,就得认真去干。”施陈一边擦着汗水涔涔的脸,一边憨笑着说。

冯建营:青春建功大桥梦


  9月初的通州,受暴雨台风影响,很多市民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但在沪通长江大桥上,一批建设者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紧张地抢工期,没有因为恶劣天气有丝毫懈怠。老家在河南洛阳的技术员冯建营,就是其中一员。

  小时候,冯建营曾在作文中写道,长大后想当工程师,为国家建设作贡献。随着沪通长江大桥的建设,他童年的理想和伟大的中国梦一同开花结果。

  今年25岁的冯建营,两年前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便投身到沪通长江大桥建设中。作为大桥的一名技术员,冯建营见证了这座世界顶尖桥梁的诞生。

  9月2日上午,暴雨裹挟大风,记者戴上安全帽,跟随冯建营来到330米高的主塔,只见一节节蓝色钢梁从塔墩伸向两端,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连成一条长龙。桥面上,到处是晃动的人影。电焊工、钢筋工……各工种工人按照既定的工序,忙而不乱。

  在桥面一端,十多名工人正在拆除桥面设备。冯建营仔细查看了一下油顶。“我们对技术要求高,主要是看位置是否规范,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平时嘱咐工人安装每套设备都必须装得严丝合缝,我们允许的对接误差只有0.02毫米。”冯建营说,特别是在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时,更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看有无振捣,防止起泡。

  雨下大了,打在安全帽上噼啪作响。江风裹挟着雨水钻进领口,一阵凉意顿时传遍全身。而工人们依然忙碌地作业,雨水已打湿半个身子。“建桥工人风里来雨里去,是常事。”冯建营说,大桥工期紧张,一直是两班倒,夏天中午桥面温度50多摄氏度,热得烫脚,现场抓钢筋烫手,冬天冷得伸不开手,大家早就习惯了。他告诉记者,前些天受高温天气影响,喝水量明显增多。穿在身上的衣服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如此反复,一天下来,衣服上都留下厚厚一层白色的盐渍痕迹。

  在追梦的路途上,正是有一群像冯建营一样的年轻人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编织着色彩斑斓的大桥梦。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