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1949年,南通县迎来新生

发布日期:2019-10-01 阅读:1600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乘胜挥戈南下。驻守南通地方的国民党军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月28日上午10时许,金沙守敌丢弃据点狼狈逃跑,沿路被歼部分后钻进了南通城,由此南通重镇金沙宣告解放。2月1日至2日晨,南通守敌从天生港等处夺船渡江逃命,混乱不堪。2月2日上午8时,华中九分区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从东门吊桥进入南通城,华中九分区副司令员彭寿生与警卫排战士登上钟楼顶端,升起一面鲜艳的红旗,标志着南通人民迎来了新生。

南通地区全境解放后,为加强城市工作,上级党和政府决定,以南通城区及其近郊的唐闸、天生港等乡镇为辖区,划建南通市,撤销通如行署,原南通县所辖的广大乡村仍属南通县,县政府设在金沙镇。自此,实行了县、市分治。3月10日,中共南通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机关从西亭正式迁至金沙办公。南通县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49年,这是个在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年份,对南通县人民来说,这一年,呈现的是江翻海沸、万马腾跃的壮阔画面。


参军支前,支援解放江南

1949年春,南通县老区的支前民工集中在通如边境准备远征。

1948年10月,南通县第一、二期常备民工北上支援淮海战役,4个多月辗转江苏、安徽、河南三省,风尘仆仆。在大军追歼黄伯韬兵团的战斗中,民工周建和、陈乃胜、李家华不畏艰险,抢运弹药和伤员,荣立战功,当时《江海报》专门介绍了他们的事迹。

淮海战役结束后,在“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下,南通县大批农民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工队伍,车载船装,人挑肩扛,日夜兼程地运送粮草至唐闸和泰州两地集中,准备渡江粮秣。1949年2月,第三、四期常备民工先后出征,他们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战场后勤。南通县先后出征的四期常备民工,人数共计1.2万人,携带小车477辆,挑子6927副,他们和其他解放区的民工一起,用小车推来了全国的解放。

在解放战争中,南通县先后有5000多英雄儿女参加了人民军队,并陆续有一批地方武装上升至主力部队,归入野战军序列开赴前线。

为争取早日解放全中国,中共华中九地委于1948年11月发出了关于发动12月大参军运动的指示。在各地广泛动员中,出现了争先恐后报名参军的动人场面,有爹娘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哥嫂送兄弟,还有复员回乡的荣军也要求重返前线。不少人在递上参军决心书的同时,递上了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报告,决心在战场上经受锻炼和考验,当好党的儿子、人民的子弟兵。

1949年1月,全县参军健儿分两批开赴华中,编入了华东野战部队。南通县获准参军的共950名(下达的任务数为800名),超额完成了九分区下达的任务。南通县广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剿匪肃特,加强社会治安

南通县全境解放后,百废待兴。中共南通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抓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和巩固,首先加强治安,剿匪肃特,稳定社会秩序。

国民党反动派撤离南通后,仍不断派飞机轰炸天生港电厂,隐藏的匪特活动猖獗,破坏严重。1949年2、3月间,正当全县人民在“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下,掀起轰轰烈烈支前运动之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分子、土匪、特务与封建势力沆瀣一气,进行暗杀、抢劫、放火、爆炸、放毒,以及抢夺枪支、刺探情报、散发反动传单等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造谣破坏,煽动闹事,发生多起骚乱事件,严重威胁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为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政权,中共南通县委根据地委指示,建立了剿匪委员会,贯彻“军事清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方针,统一领导全县的剿匪肃特防奸工作。县里专门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公安人员,组成一支剿匪队伍,紧紧依靠群众,进行武装搜捕。在群众中开展了反谣言、反破坏的宣传教育工作,动员群众积极投入剿匪肃特斗争。与此同时,加强了对不法地主、封建恶霸及顽固分子、社会危险分子的监督和分化瓦解工作。

1949年5月,全县对参加过反动党团的人员和特务分子进行自首登记,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顽化人员感训班,受训者有386人,其中国民党旧政权保长以上人员221人,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及国民党党团骨干分子165人。这样,有效地瓦解了残余反动势力,并使一些隐藏较深的反革命分子被捉拿归案。

同年8月,国民党特务组织——中国国民党青年救国团苏浙皖突击敢死总队九支队九大队大队长朱奎、政治主任顾汉玉与隐匿在上海的原在南通活动的军统特务金季平相勾结,潜到平潮区发展特务组织,妄图进行所谓“游击坚持”。不久,被县公安机关破获,主犯朱奎、顾汉玉等10多人全部落入法网。9月22日晚,由上海开往崇明的鸿生号客轮,被化装登轮的匪特“反共救国军通海纵队”黄志英等一股匪徒劫持,船上7名解放军官兵遭杀害,一批物资被抢劫。这股匪徒劫船后,流窜到川港区的江岸登陆。不久,在群众配合下被公安机关一网打尽,匪首黄志英、徐锡昌等19人先后被擒获,缴获长短枪10支、子弹153发。

剿匪肃特运动的开展,有力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阴谋,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半年多时间里,全县500多名匪特等反革命分子落入法网,并捕获了多起小股武装匪徒。在剿匪肃特的同时,公安机关在群众的密切配合下,还着力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开展肃毒、取缔妓女等工作,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有效地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了社会治安,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抢险救灾,力克自然灾害

记载南通县县长徐超解放初赤脚巡视防汛工作的文章。

南通县解放后,党政军各级组织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出发,开展了济贫、抗灾活动,组织生产自救,克服困难,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

1949年3月,为及时解决解放区生活贫困户度春荒的困难,全县发放救济粮300石,用来救济贫困户。因受长期战争影响,南通县滨江临海地区原有的一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已不足以御灾,内河也淤塞,排水不畅,易涝易旱。7月初,海潮猛涨,暴雨如注,三余区南三门闸被海水大量倒灌,近2万亩棉田被淹。7月24日,强台风过境,江海水位骤升,三余区环本荡的十里大堤频频出现险情,紫琅区沿江堤岸多处决口,连遭风、潮、涝三灾袭击,全县共有29万亩农田被淹,3.6万多间农房倒塌,灾情十分严重。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共南通县委、县人民政府迅速组织全县人民抢险抗灾,生产自救。县政府紧急拨付皮棉3000担,用作突击修理沿海涵闸的经费。县长徐超坐镇海边,亲自指挥抢修涵闸堤防。三余、余西两区动员了数千名群众开赴海堤日夜抢修,突击半个月堵塞险口加固堤岸,抢在潮汛前完工。沿江的紫琅、川港两区也紧急动员起来,成千上万的群众和警卫部队南通县大队500多名指战员也一起开赴江堤,投入险工险段的抢修。军民同心协力,奋战19天,修筑干堤5246米,新筑港岸支堤4.9万米,堵塞决口20多处。沿江沿海的人民群众还组织了护堤队日夜巡查,确保海堤江岸的汛期安全。

在抢救江海堤防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号召灾区群众竭尽全力排除内涝,抢种小秋作物。县粮食部门突击调运种子,供应灾区。群众中也互借互换种子,相互调剂,进行生产自救。受灾最严重的三余区,在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不到半个月时间,补种了小秋作物近3万亩,减少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年的春荒困难。

南通县干部群众发扬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精神,县直机关干部率先捐款,把当月中午的饭菜金全部献赠给灾民。全县各地纷纷响应,共计捐献粮食119.4万斤和大量其他物资。灾区人民得到全县人民的支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生产自救的信心。


艰苦建设,发展各项事业

南通县在国民党长期反动统治下百业凋零,民生困苦。解放后,南通县党政军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努力发展生产,复苏经济,振兴教育,创造美好的生活,掀起了艰苦创业的热潮。

在农业生产方面,鼓励农民修复农具,疏通水道,积极发展生产,支援前线,迎接全国解放。各级政府重点引进和推广产量高、棉质好的岱字棉种植,调运岱字棉种1500担,以兑换和借贷方式供给农民,确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党和政府积极鼓励民族工商业与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农村手工纺织业得到迅速恢复。南通县素有“土布之乡”的盛誉,但在外敌入侵、内战频繁的战乱年代里,土机织布业奄奄一息,大多数织机束之高阁。解放后,县政府指示生产合作社大力恢复织布业,并具体组织生产和供销。为帮助农村织户解决资金困难,或借贷棉纱予以扶持,或订立合同委托加工,付给加工费。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县大部分闲置的织机重新开动起来,正场、兴仁、观音山一带以纺织为生的广大农民纷纷整理纺机,投入生产。在此基础上,县政府还指示石鼎、金山两乡(现分别属兴仁镇和先锋街道)作试点,组织合作生产,以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生产收入。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两乡共组建织布生产合作小组39个,织出元平布8000多匹。土布市场交易日渐兴旺,当时南通东门市场日销土布1000多匹,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全县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在抓紧发展生产、复苏经济的同时,还大力恢复和发展了文化教育事业。1949年上半年,全县小学由解放前夕的268所增加到454所,班级数由525个发展到907个,学生数由2.5万多人增加到4.9万多人;中等学校入学人数由450多人增加到680多人。全县的教职工原有500多名,迅速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振兴教育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也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1949年5月,在金沙镇举办了全县首届群众体育运动会,县直机关等22个单位推出选手647名参加了各项比赛,观众如潮,盛况空前。全县的文化教育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邮政事业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南通地区全境解放后,金沙邮局成为全县的中心邮局。2月上旬,金沙、二甲两地邮局恢复营业,同时新建了三余、张芝山、四安、石港四个市镇的邮局,保证了全县较大市镇邮路的畅通。7月中旬,全县邮局进行了整顿,实行邮电分营。金沙镇的县邮局属二等局,同时设了电话交换所。在三余、二甲、石港、平潮四镇建立了三等邮局,另外开设了10个区邮局。全县原有26个小集镇保留邮政代办所外,新增了7个代办所。这样,邮政事业在全县形成了网络,大大方便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商业渐趋兴旺,物价得到平抑。在新解放区开征公粮,进行土地改革,同时还加强了党政群组织和政权建设等。南通县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南通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了重大牺牲,在1949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代,又同全国军民一道砥砺奋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4月,筹备多时的南通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沙镇召开,获得新生的南通县人民意气风发,踏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途,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陆子森 (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通州区分会秘书长)

(以上根据南通县文史资料和有关回忆录整理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