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耄耋老人聚一堂 母校与新中国同庆生

发布日期:2019-10-01 作者:顾艳​ 阅读:1303

不再是芳华年纪,早已忘了各自的长相,但匆匆一见,学生时代的熟悉感让他们紧握双手、紧紧相拥、互诉衷肠。

这是原南通县师范校友举办的第四场聚会。一群年逾古稀、年至耄耋的老人迎着九月的朝阳,来到学校原址,用颇具仪式感的聚会,纪念母校创办60周年,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

南通县师范学校创办于1959年8月,停办于1962年8月,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但它培养了650名师范生,近200名学生走上了教师岗位,对发展通州教育和民生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邱祖文是聚会的组织者,“退休后,对母校的眷恋之情越来越深。”翻开一张1961年的合照,是风华正茂的同学们的笑脸。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去寻找昔日同窗、寻找曾经的恩师、寻找少年时的自己。

时过境迁,整个南通已不是昔年模样,邱祖文边问边找,几乎把南通城都跑遍了,终于在2014年找到了39名同学,举办了首场同学聚会。原本班上50名同学,有十人当时已去世,还有一名老同学何绥芳失去联系。经多番寻找,邱祖文得知何绥芳在上世纪70年代举家迁往张家港定居,他辗转得到何绥芳的电话号码后立马拨了过去,电话两头,两位老人含着热泪畅诉同学情。

在今年母校60周年聚会上,大家翻看曾经的合照,抚今追昔。南通县师范旧校址在今希格马大酒店和区卫生学校的位置。“建校之初,从金沙去学校,我们要从县红旗织布厂(今金沙纺织新村)南边的金沙横河上摆渡,过河后还要再走一里多的田边小路。后来,横河上建了一座狭窄的木桥,叫师范桥,过河方便了许多。”77岁的刘伯熹表示。

“谁能想到现在城市变化如此之大,金沙城区范围扩了几倍,横河景观带如此优美,高楼林立,交通便利。”南通郭里园小学退休教师周永芝说,经济社会协同并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民生托底政策不断完善,通州发展让人为之赞叹。

“在我们这些小人物看来,母校与新中国同庆生,是我们与新中国不可磨灭的缘分。”79岁的于美琴从事教育事业这么多年,她觉得社会发展的成果离不开教育,是教育为各行各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通州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上不断尝试,社会迎来崇尚科学、尊师重教的春天。

邱祖文说,作为新中国发展历程的见证者,生活越来越好,此生不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