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周明成:他来自“51号兵站”

发布日期:2019-10-09 作者:徐艳梅 阅读:1055


人物名片

周明成,1928年出生于现在的先锋街道十六里墩村,1945年7月参加新四军武工队,任事务长,帮助管理武工队伙食。日军投降后,进入苏中公学学习,因表现优异,1946年4月入党。毕业后,被组织挑选至华中军区采办科工作,负责采购运送军用物资,无数次在大海上颠簸、在风浪里穿梭,只为支援革命根据地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周明成先后在银行系统、供销系统工作,直至离休。

初心探源:背负国仇家恨 坚定革命决心

参加革命时,周明成才17岁,青春热血本就容易沸腾,更何况还有国仇家恨。

1938年,日寇侵犯南通城,周明成耳闻目睹日本兵烧杀抢掠的残虐行径。为免遭日寇残害,周父将家里的酿酒设备和家具运回乡下借了两间房子藏起来,却被一队日本兵一把火烧得精光,从此他家的生活陷入困境。

年幼的周明成对“鬼子”深恶痛绝。而他姑父和表兄的惨死更使他立志革命,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那天鬼子扫荡,他们躲在草堆里,被鬼子发现,被刺刀刺死了。”自此,周明成身负国仇家恨,一心想要消灭侵略者,保家卫国。

1945年7月,得知苏中军区武工队在观音山南边地区活动,周明成瞒着父母跑去参军,巧的是,他哥哥周明华也在。原来,13岁就去上海当童工的哥哥在3年前就参加了新四军。周明成说,哥哥让他初步了解了革命道路,到苏中公学学习,自己又懂得了很多历史、政治、军事知识,树立了革命人生观。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为兄弟俩的缘故,周家被国民党定为“匪属”,周明成的父亲和弟弟多次被抓,受尽折磨,加之国民党统治无道,民不聊生,在极度困窘中,周明成刚10岁的小妹因高热无钱医治去世。小妹的离去让周明成更加坚定革命到底的决心,“要推翻旧世界,为民求解放。”

烽火岁月:封锁线下运军品 舍生忘死保物资

并不是只有枪林弹雨的前线才是战场,有时候没有硝烟的战争更加残酷。

周明成的战场在“51号兵站”。

“51号兵站”的实际名称是华中军区生产委员会采办科,设在东台,同时在弶港设立办事处。电影和电视剧《五十一号兵站》就是以新四军采购线为原型的,剧中主角“小老大”原型就是周明成所在的采办科科长张渭清。

那时候做采办并不风光,更没有后来所谓的“好处”,不仅如此,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连采购资金都要自己去筹集。“我们租了20多条大渔船,下海捕黄花鱼,捕到后直接运到上海出售,然后再采购军用品。”周明成回忆说,那时他们一人负责一条船,第一次出海是夜里开始涨潮时,从未见过大海的少年在黑暗中迎着潮水向船走去,心里的恐惧似无边的夜色漫了上来,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向着黑夜一步步走去,心中无比害怕却又无比坚定。“我就在心里默念入党誓词,这给了我勇气。”周明成笑着说,他其实是个胆小的人,在武工队时也曾被吓哭过,但光明的未来一直如灯塔般指引他战胜胆怯,勇敢前行。

第一次出海只打到几百公斤鱼,但周明成却吃够了晕船的苦头,吐了三天,粒米未进,走路都用“爬”的。“最难受的是没有淡水,一人一天只有一碗水的量,只能润润口,有一次大热天,我在海上待了半个多月,身上都臭了。”周明成回忆道,这样的日子他过了两年多,直到渡江战役后才结束。

首次从上海采购完物资返程,周明成巧妙地通过了层层搜查,顺利通过吴淞口,但遇上了大风浪。为保证安全,船老大将船开到“小圩沙”抛锚避风,天亮后,发现被蒋军的汽艇逼住了,要检查。“我吓出一身冷汗,几秒钟就决定让船老大带着船工坐舢板逃生,我引爆船上的炸药,宁可与敌同归于尽,也不能让军需品落入蒋军手中。”周明成说,办法想好了,心反而定了,但幸运的是,蒋军查遍了其他船只,唯独漏了他的船,“这么多次,我的船一次都没被查到过,我一直没有想通为什么,可能是领导打通了关系,也可能运气好。”周明成笑着说。

其实,哪里有周明成说的那么轻松,大风大浪,台风暴雨,敌人伏击,港口封锁搜查……哪一次不是提心吊胆,惊心动魄?有一次周明成在海上遭遇敌机,他绕着船上的柱子转圈圈躲避扫射,子弹射在船上、打进海里,木屑乱飞,浪花四溅,直到敌机飞走,头都转晕了。周明成说:“别的不怕,就怕物资不保。”原来他的胆小不是害怕流血牺牲,而是担心任务不能完成。当物资运到根据地时,军区书记陈丕显说“比过年还高兴”,粟裕对着无缝钢管直喊:“这是几百门大炮呀!”

老兵新传:百废待兴挑重担 勇立潮头促改革

南通解放,周明成被安排在南通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接收组,参与接收江苏省银行。但周明成对银行业务一窍不通,他就老老实实向旧职人员学习。旧职人员对他十分尊敬,上班时,首先向他鞠躬说“周同志好”,下班又是鞠躬,说“周同志再见”。“我很不自在,反复向他们解释,共产党讲人人平等,不兴这一套。”在周明成的意识里,他参加革命是为民求解放,而不是求荣华富贵。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作为银行业务股长,周明成每天走街串巷,了解市场行情,寻找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生产的路子。他自学《货币学》,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了《二甲镇货币流通分析》一文,很快在《中国金融通讯》上发表,在当时的金融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时期重点是发展生产,需要经济支持,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在新的领域为国家作贡献。”周明成解释初衷。

无论是在银行系统,还是后来到了供销系统,甚至在十年浩劫中受到陷害和迫害时,周明成始终初心不忘,“以前是为民求解放,后来是为民谋幸福。”周明成感慨地说,“千万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活着,而且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哪里能不满足,哪里能不尽心呢?”

正是基于此,钻业务、强本领,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周明成勇立潮头,在平潮镇成功试点按经济区建立供销合作社,获得省供销总社的肯定和赞誉。他先后撰写了经济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在省市获奖,“建供销社发展村级服务站的调查报告”被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先后参加全国第三产业、合作经济、外向型经济研讨会10多次。

记者手记:

战斗在特殊战场

如果不是电影和电视剧的演绎,估计没多少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批人,为了革命,不计名利,舍生忘死,出入风波里。

相比子弹乱飞、炮声隆隆的战场,周明成的战斗听起来安静了一点。但那惊涛骇浪、心惊肉跳的瞬间一点也不比枪来炮往的战场上少。这是另一个战场,这也是另一种斗争和革命。周明成说,当初参军时,哥哥就对他说:参军是为了革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打鬼子,为了解放全人类,要有自我牺牲精神。他听进耳,放在心,落实到了行动上。

不是所有参加革命、建设的人都能功成名就,更多的是默默无闻、背后奉献。这世界上总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不管来自哪里,不管出身、学历、美丑,却都以祖国为信仰,以忠诚为骨血,为自由解放,为正义权利,献出全部热忱甚至生命。他们明知艰难危险,依然在黑暗中一往无前,前赴后继,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祖国才能如此美丽、如此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