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能战斗!在世界屋脊创造“七天一层楼”奇迹

发布日期:2019-10-10 作者:印春湘 张金荣 张红梅 阅读:674


  在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的陈列室里,偌大一个展厅,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金闪闪的鲁班奖杯。其中一座特别显眼,它个头不大,表面的铜由于氧化颜色有些暗沉,却尤为珍贵。因为这是通州、也是江苏的第一座鲁班奖。

  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堪称国内建筑业界的“奥斯卡”,是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代表中国建筑行业质量最高水平。它是每位建筑从业者追求的职业梦想,更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综合实力的最好注脚。

  通州第一座建筑“奥斯卡”源起30多年前的西藏自治区。198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快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决定在西藏地区援建43项工程,并要求这些工程要在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投入使用,江苏、浙江、安徽、天津等九省市的1万多名建筑工人为此奔赴西藏。当时江苏承担了8项工程,南通就承担了5项,其中包括了43项工程中最大的拉萨饭店。

  钱俊华当时是原南通县平西建筑工程公司(通州平潮建筑工程公司的前身)负责技术工作的总经理,那年他25岁,带领江苏省援藏工程“103”工程队,负责拉萨饭店主楼七层全框架结构的施工。

  当年7月,拉萨饭店开工了,可从内地调运的设备、机械一台都没有到,没办法,只能靠肩挑人扛。“西藏遍地都是鹅卵石,地下水位又高,开基地的时候,锹、锨等工具都派不上用场,工人就用手去抠,指甲被碰掉了、手指挖肿了是常有的事。”钱俊华回忆。

  拉萨饭店第一层施工时,“103”工程队用了十多天,这跟钱俊华的心理预想差了大半。“我立即去找原因,发现问题出在木工上,他们人少活多,拖慢了整体施工进度。”钱俊华当即调整工种结构,把木工工种分工,分成七个小组,在每组中再增添六名瓦工配合搞运输,按照施工轴线定任务。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再加上班组之间的竞赛,大大提高了木模施工速度。就这样,“103”工程队创造了“七天一层楼”的奇迹。

  拉萨饭店最后施工了273天,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竣工。当时的中央领导把这项工程的快速完成称为“高原奇迹”。1988年,经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评定,该工程被授予建筑工程鲁班奖,为江苏省建筑业获此殊荣的第一项工程。

30多年来,通州是鲁班奖获奖最多的地区,拥有55项鲁班奖,其中,独立承建项目累计获得鲁班奖39座,在全国县市区中遥遥领先。这振奋着通州建筑人的精神,也荣耀着“通州建筑铁军”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