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通州:农业联合体助力富民奔小康

发布日期:2020-09-10 作者:徐艳梅 阅读:6697

9月7日傍晚,斜阳西照,在田野里洒落一片金光。刘桥镇长岸村盈丰家庭农场里近20名农民正在挥锄除草,看着田里的西兰花长势正好,干活的农民和一边的农场主房德林聊开了:“今年又扩种了100多亩,销路能保证吗?”房德林乐呵呵地说:“这销路不愁啊,农场加入了联合体,这田里种的都是‘嘉安’下的订单,他们全部收购,效益还比原来好,省心啊。”

抱团联合1+1+1>3

房德林的农场是南通嘉安出口蔬菜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单位,与他“同事”的还有3家专业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种植的西兰花、花菜、玉米、刀豆等都是“嘉安”的“菜”。

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是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年产量1.2万多吨。2018年8月,我省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省份,“嘉安”看到了机会,次月便牵头成立了我区首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分工协作,促进企业发展、农民受益。据嘉安公司董事长吴浩介绍,联合体实现了生产、技术、管理、收购、品牌、劳动力的产销一体化,“不但保障农民收益,更为企业稳定产品质量、实现可溯源生产提供了保证,也大大减轻了企业人员、货源等压力。”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成立正好解决了当前农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奚建介绍,通州现有耕地87.58万亩,农村社区217个,全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七成以上,家庭农场378家、专业合作社707家。近年来,我区的农业发展存在着家庭农场效益不高、农业企业货源不稳等问题。

“嘉安出口蔬菜产业化联合体成立两年来成效明显,通过企业做市场,农场搞生产,合作社专注服务,取得了1+1+1>3的效果。而此前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奚建说,目前,全区上下正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产业化联合体发展。

渔湾米业公司的车间正在生产大米。徐艳梅 摄

优势互补 产业更兴旺

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作用,通州作为先行军,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联合体不是简单地聚在一起,关键要做好‘联’与‘合’的文章,促进联合体内专业化分工、精细化协作、标准化生产,实现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互惠共赢,促进产业发展。”奚建说。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叠加影响,农业生产、农民务工等都面临极大挑战,但联合体通过优势互补,有效抵抗住了市场冲击。去年成立的渔湾米业营销产业化联合体由渔湾米业公司与3家粮食种植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组成的,疫情期间,大米销售紧俏,渔湾米业负责人黄忠杰立即与合作社、家庭农场联系,迅速补货,加紧生产,保证了市场供应。

作为该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之一的加成专业合作社就在这期间“差不多搬空了仓库。”负责人王华介绍,合作社在石港、十总等地流转土地或全托管种植水稻1500多亩。疫情期间,他们按照联合体的约定,统一向渔湾米业供应稻谷。“‘加成’本身也有大米加工设备,但加工质量不如渔湾米业,在联合体内,我们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实现利益最大化。”

据了解,去年联合体成立后,加成专业合作社给渔湾米业供货300吨,销量较以前翻了一番,价格也提高了5%~10%。今年“加成”发挥种植优势,供应量将进一步提高。

据奚建介绍,在成立联合体的过程中,他们作为主管部门,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实际,结合“一村一品”和种植养殖传统进行产业化联合,这就能够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联合体的竞争力,促进整个产业做大做强。

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包装西兰花。徐艳梅 摄

示范引领 小康添助力

根据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要以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目标,我区的联合体发展的落脚点也放在了让农户鼓起腰包上。

新联社区的杨国成是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儿子儿媳残疾,孙女上学,全家靠种田为生。好在“近水楼台”,杨国成夫妇种植的荷兰豆销售给“嘉安”,另外还给“嘉安”剥蚕豆瓣,一天收入60元。“马上地里的黄豆就能收了,剥了还卖给‘嘉安’,靠着‘嘉安’,一年能多挣几千块。”杨国成很知足。

目前在嘉安务工的都是周边村民,房德林说:“联合体就是要带动群众一起致富,让剩余劳动力也有活干、有钱赚。”

一个产业致富一个镇村。“嘉安”位于刘桥镇新联社区,依托这家公司,在新联及周边乃至其他镇建成各类蔬菜基地近万亩,年产各种蔬菜原料近2万吨,每年为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带动农户近6000户。新联社区党总支书记郭振军说,新联社区作为“嘉安”所在地,通过结对共建、产销合作,组织发展蔬菜基地600多亩,其中荷兰豆种植户就逾千户。去年社区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收入136万余元,居民人均纯收入2.63万元。

目前,我区共有5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联合15家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涉及粮食、蔬菜、畜禽、油菜等,形成了农业龙头企业地区联动的新格局,且成效日趋明显,对接生产基地15万亩,辐射农户1.8万户,带动就业3.5万人,今年已实现销售6亿元。

“今年我们将再培育2~3家联合体,引导联合体增强品牌意识,完善组织制度,进一步推进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奚建说,“在此基础上,鼓励联合体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值、农村增益,大家齐奔小康。”


斜阳西照,刘桥镇长岸村的村民们正在盈丰家庭农场劳作。徐艳梅 摄

记者手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于广大农村而言,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了没有、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是检验是否达小康的重要标尺。我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强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铿锵步伐。

记者通过采访欣喜地看到,因为有了产业化联合体,企业负责人轻装上阵、农场主不愁销路、农民有活干增收有保障。这多方得益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富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如何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好,发展好?采访中,有企业和农场主提出,联合体发展不能片面追求规模,而要向质量要效益。这就要求在组建联合体时,要注重适度规模发展,做到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等互相匹配。同时,也可以引导联合体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进一步拓宽联合体发展路径,扩大行业辐射带动水平,只有这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才能在百姓富裕、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