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上)

发布日期:2023-03-10 作者:沈维维 阅读:978

《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周年——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上)

春光潋滟,江水悠悠。3月8日一大早,迎着旭日晨曦,通州渔政执法人员和护渔员们从五接镇开沙岛大李港港口出发,开始一天的渔政巡逻工作。

“快看,水里有很多鱼,那条跳出水面的起码有十几斤重,好多年没见这么大的鱼了。”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百余条鲢鱼不停地跳跃,激起朵朵浪花,俨然一幅“鱼跃江面”的图景。“执法巡江几十年,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的场景了。成群结队的候鸟栖息在滩头上,太美了。”渔政执法人员卑新建激动地说。

2021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迄今已两周年。长江通州段岸线及禁捕流域全长25.91公里,沿江环境复杂,部分江堤路况不佳,为此,通州以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我们渔政执法人员和护渔员每天坚持早、中、晚巡护,周末、节假日还要加密巡逻频次,对偷捕和垂钓行为做到‘露头就打’。”

“我们平时在堤岸、江面24小时不间断巡逻,确保江边不出现偷捕或群渔事件,第一时间劝离欲垂钓人员。”今年56岁的陆宝华曾做了三十多年渔民,如今,他与老伙计史洪伟、沈坚坚等一起从“捕鱼人”变身“护渔人”。

“堤岸巡查一圈至少得两个小时。”陆宝华介绍,因为护渔队大多数队员都从小生活在长江边,是这块区域的活地图,大家早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总能看到偷捕垂钓者的蛛丝马迹。

受丈夫陆宝华的影响,妻子王美娟也自发地加入长江“碧水卫生”志愿者队伍,多次参与长江普法、增殖放流活动。在“洗脚上岸”之前,她一直跟随丈夫打鱼,半辈子靠江为生。随着国家出台长江保护法,她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成了一名志愿队队员,“从小就在江边长大,半辈子靠它讨生活,对它有感情。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保护好长江,造福子孙后代。”说完,夫妻俩相视一笑。

守护“母亲河”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才能真正守护好长江。目前,通州有17名渔政执法人员和7名专职护渔员,长江岸边每个村居还设有3名专职网格员、8名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碧水卫士”志愿者团队,他们合力共同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我从事渔政工作35年了,长江是除了家以外待得最多的地方。看着它越来越好,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卑新建自豪地说。常年在江边工作的他虽然面色沧桑,但初心不变,“继续巩固现有的成果,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为长江大保护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