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雷锋与“雷锋” 跨越时空的对话

发布日期:2023-03-06 作者:徐艳梅 阅读:1608

60年,很长,足以铺满整个人生。60年,很短,短到雷锋似乎从未离去。

196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时光倏忽,雷锋精神依然穿透时空,回荡在灵魂深处,激励着一代代人向上向善,求真求美。

从五(2)雷锋中队,到金沙小学全校,再到整个通州,学雷锋始终如火如荼,他们用行动对话雷锋:我们永远与你同在!

追寻你的样子 一个中队的跋涉

62年前,雷锋在辽宁抚顺工作、战斗直至牺牲,这里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个角落都有他的故事。

60年前,当27岁的刘飞将自己任教的通州区金沙小学五(2)中队命名为雷锋中队开启学雷锋之旅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学就是一甲子,并且以燎原之势,带动全校影响全区,乃至声名远播。

两座城,因为同一个人有了关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早春二月,在老师的带领下,金沙小学五(2)雷锋中队的队员代表,飞越三千里远赴抚顺“寻根问源”,重新发现雷锋,解读雷锋精神。始终记挂中队的刘飞欣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对雷锋精神的认识要随着时代不断提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五(2)中队队员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学雷锋做好事从未停止,烈属杨奶奶甚至得到了队员们持续13年的照顾。

这次追“锋”之行,队员们感受到全新“锋”采。乔安山和孙桂琴继承雷锋遗志,做好事数十年,让殷舞阳知道“谁都可以是雷锋”;顾芷毓说“学雷锋就是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确实,五(2)中队用60年的追寻证明,雷锋的样子芳华永绽且千变万化,是军人是职员是学生,可以是任何人,五(2)中队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都是“小雷锋”。

铭记你的名字 一所学校的坚持

一个雷锋中队带出许多雷锋中队。雷锋,这个被刻在春天里的名字,也被镂在了全体金小人的心上。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百年老校,金沙小学善于坚持,学雷锋也“学”无止境。从号召到自觉,从“拥军水桶”到一批批数十年坚持学雷锋的五(2)中队队员,从一个个学雷锋小组到一次次学雷锋活动,从五育并举到五大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在金小人的传承中升华。校长严永梅认为,60年可以总结但不是终点,我们学雷锋也绝不只是引导孩子3月5日看望孤寡老人、上街打扫卫生,而是让孩子在学雷锋中学会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雷锋连指导员侯伟对队员们的寻访“很欣慰”,他期待金小孩子们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

而金小孩子也确实做到了。

60年来,从金小走出去的“小雷锋”早已成长为“大雷锋”,遍布各地各行业。他们中有因家境贫寒辍学却发扬螺丝钉精神,拥有了多项专利的朱明德;有带领员工家人十几年如一日细心照顾老人的私营业主王玉兰;有援藏20年的高中华;有赴海外参加医疗援助的医生顾宇彤……

追“锋”也燃起了少年梦想的灯盏。回程时,队员应唐依然心潮澎湃:“我要砥砺品质、增长本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戴子杰拍着胸脯:“我要做个狙击手,不怕苦不怕累,保家卫国!”少年的诚挚与热忱溢于言表。

种子一旦播下,希望就会绵延不绝。

赓续你的精神 一座城市的凝聚

德厚流光,雷锋精神生生不息。

雷锋连叔叔曾告诉队员们说,连队每晚点名,第一个呼点的总是雷锋,全连官兵齐声应答“到”。

这是对雷锋的怀念,也是“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的写照。

承载着“人杰地灵”美誉的通州,学雷锋从未止步: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1+23+14+N”志愿矩阵,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文明创建里,一个个“红马甲”在行动;扶贫助困征程中,上百个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开展活动;乡村振兴路上,无数党员干部群众在奋进努力;每个岗位上,人人认真做好“螺丝钉”……

雷锋,已成为通州人追寻的价值共识里的精神图腾,也成为一种新的时代“顶流”。潮涌江海千帆竞,40名中国好人、江苏好人、南通好人、南通市道德模范立潮头,占城镇常住人口半数以上的32.7万注册志愿者竞相迸发,年均开展活动2.5万多场,惠及80余万人次……雷锋们用自己的行动凝聚起通州精神文明的新高度。

传承是最好的怀念。125万通州儿女也将雷锋精神镌刻进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他们用行动报告:学雷锋的路上永远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