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绘就城乡美景 打造宜居家园

发布日期:2024-01-11 阅读:778

通州住建这一年:

绘就城乡美景 打造宜居家园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2023年,区住建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心聚力办实事、优服务、惠民生,推动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补短板、强功能,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阳光、高效是我区推进征迁工作的缩影。2023年,全区新开征迁项目启动27个,其中签约民居1802户、非居34家。全区重点遗留扫尾征迁项目完成民居46户、非居15家,有力助推城市建设发展。聚焦市民出行的难点、堵点,加快重要节点、重要路段建设。三姓街路(金富路—纪家港)、拖桥路(金富路—纪家港)完工通车,进一步畅通道路循环。加强公园绿地建设,扩展城市绿色空间。通吕运河(通州段)两岸整治提升项目核心区(世纪大桥—金沙湾大桥)建设完工,中心横河绿道工程、中心竖河小游园、弘德路口袋公园等零星绿化工程顺利验收,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7.8万平方米。开展老城区城市更新规划研究,形成片区开发和城市更新思路,牵头编制《通海路东侧地块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方案》。培育城市更新特色示范项目,积极申报省第二批城市更新示范试点。结合佳苑西区老旧小区改造,启动金沙街道朝阳社区完整社区试点建设。

出实招、解难题,水体治理取得新进展

为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聚焦工业企业、沿街“小散乱”、阳台(车库)和单位庭院排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开展城区333二期01#达标区排查和整治工作,面积3.49km2,到2023年年底,我区11个达标区中6个达标区完成整治,完成面积20.94km2,城区53.87%的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益民污水处理厂扩建完工,完成十总、骑岸、东社、四安、五接5个片区污水攻坚行动,面积约7.77km2。启动十总、骑岸污水厂改泵站工程。加快补齐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全区建制镇建成区新改建污水管网20公里。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0.5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按“双60”标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7.34%。黑臭河道保持“长治久清”,通过严格排水、排污管理,强化巡查监督考核,提升管网运维水平等措施,不断巩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黑臭河道水质经省环保部门飞检均合格。

固优势、出亮点,村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关键词,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总要求,积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挖掘乡村资源禀赋,深耕田园之美。重点培育石港镇睹史院村、刘桥镇刘桥社区闻桥村、金沙街道金北村、兴仁镇温桥村、十总镇二爻居等5个村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其中睹史院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加强二甲镇余西社区、石港镇广济桥社区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十总镇骑岸社区省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加快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排查并鉴定农村C、D级危房458户,完成工程措施整治306户,剩余危房已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积极消除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住房安全隐患,将符合改造范围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改造农村危房17户。

惠民生、增福祉,住房保障达到新水平

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全区新开工棚改安置房项目12个,共10052套。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项目两个共1342套。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向29户城镇住房保障家庭发放租赁补贴共计22.2万元。发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5份,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85套(间),有效保障新市民、青年群体住房需求。牵头实施佳苑西区、星源城、惠民花苑(保障房小区)、明富佳苑东区、金和小区和银河公寓等6个小区的改造工程,惠及37栋住宅楼1342户住户。依据小区实际,制订“菜单式”改造方案,加快补齐设施短板,打造优美宜居环境。围绕“党旗红,物业优”目标,推动省市党建示范创建工作,夯实红色物业党建阵地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物业服务功能,有效解决居民矛盾。湖畔天下小区创成省级物业示范项目。

强支持、优服务,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坚持“房住不炒”原则,因地制宜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出台《关于促进全区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意见》,协助举办“通达天下 宜居之州”2023通州区优质楼盘国庆展销会,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激活房地产消费市场。稳妥推进“保交楼”,全力化解涉房领域各类矛盾,2023年以来实现交房15个项目、1.4万余套。靶向施策,持续优化建筑产业发展环境。协助召开全区建筑业发展大会、建筑企业家座谈会等政企对接活动,成立“协助南通长城化解难题工作小组”,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增强发展信心。研定《关于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措施,并根据相关政策给予区内建筑企业奖励资金469万元。建筑业全年预计完成施工产值2600亿元,创成鲁班奖2项、国优奖3项。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新增4家“国家三星级绿色建材标识证书”企业。开展绿色建筑星级审定工作,涉及16块拟出让或划拨地块,土地面积约64.88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100%。

防风险、除隐患,安全生产得到新保障

牢牢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主线,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守牢住建领域安全底线。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牵头对城镇燃气、餐饮、医疗等区重点部位和场所开展燃气隐患排查整治,累计检查2572次,发现并整改隐患421个,执法处罚11次。推进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完成改造89公里,安装自闭阀6.3万户。推动瓶改管优惠政策向乡镇延伸,完成居民改造3.1万余户。餐饮场所完成“瓶改管、瓶改电”1545户,基本实现“应改尽改”。紧盯深基坑、高支模、建筑起重机械等事故隐患频发的危大工程,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摸排起底,对174个在建工程开展四轮全覆盖检查。全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900余项次,抽查塔式起重机360余台次、施工升降机270余台次,发现隐患7300余条,已全部整改到位,未发生安全事故。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住宅质量问题,深入开展住宅工程专项巡查,把好验收前分户验收、业主开放“两大关口”,抓好房屋装修、实体结构“两个关键”,持续提升房屋质量。全年开展质量监督抽查502次,开展监督抽测66次,签发整改通知书58份、停工通知书6份,移送行政处罚5项。探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持续深化数字化审图,强化消防验收备案抽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2024年,区住建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更新、补齐设施短板,提升空间品质、营造宜居环境,努力绘就“人民城市、幸福家园”时代答卷。

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以城市更新为主线,健全体系、补齐短板、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快城市焕新速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推进老城区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工作,对3.9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整体研究,确定片区开发和城市更新思路。进一步完善《通海路东侧地块更新实施方案》,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公建配套增设、生态环境优化,打造城市更新样板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同步实施新增小区停车位、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位、改造老化供水设施、老旧燃气管道等工程,让小区更安全、更舒适。

推进住有宜居,注重人居环境改善

围绕“城市建设为人民”的理念,聚焦水环境治理,高标准推进城区绿化建设。持续开展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加快补齐污水管网设施短板,全年新改建污水管网5公里。深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5%以上。围绕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通吕运河(通州段)两岸整治工程,加快提升启动区(世纪大桥—中石化油库)建设,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实施零星绿化工程,改善主城区小微闲置空间,见缝插针式打造城市景观。根据“保细、保实、保全”要求及省下达的建设目标任务,继续做好保障安居工程,强化保障性租赁住房培育。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品牌,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持续提高服务水平。

坚持固本强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把牢“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总方向,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等级制度,根据项目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监管,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严格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销售行为,开展房地产领域“双随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预防系统性风险发生,保障各风险项目顺利交付。深入推进建筑业稳步发展、转型升级,支持优质建筑企业深度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和新基建领域建设,鼓励有能力的建筑企业“走出去”。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本地建筑企业市场份额,激励企业争先创优、做精做强,确保建筑业产值稳步增长。建立绿色建材认证企业产品目录,大力培育绿色建材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

聚焦数字赋能,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加强监管与服务联动,不断推动住建行业健康发展。深化建设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持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着重加强针对重大危险源和易发事故的风险防范,联合属地政府推进小微项目管理。持续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行动,压实属地责任,落实管理或工程整治措施,并进行专业化动态监督。巩固提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攻坚成效,加快构建燃气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高效推进数字化赋能,把握工程质量数字化监管的关键环节,实现现场监管线上线下两手抓,有效解决住宅质量通病问题,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区住建局将以赶考者的心态、探路者的姿态、奔跑者的状态,加快落实上级部署,紧扣全区中心工作,持续优化城市环境,释放城市活力,提升城市能级,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州新实践展现住建担当、住建作为。